首页 > 消防文化
那年抗洪
来源:中国应急管理报时间:2025-08-29
分享:

  当汛期到来,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,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的消息,让我回想起2021年7月。

  那年汛期,暴雨像脱缰的野马,贾鲁河上游洪峰一路奔涌而下,狠狠撞在河南开封市尉氏县的土地上。群众被困,河水漫堤,内涝成灾,情况紧急。

  彼时,作为尉氏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的我,挑起了抗洪抢险前线救援指挥的担子。那一刻,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如泰山。

  7月21日夜,暴雨如注,尉氏县洧川镇西三干渠堤坝上,多处管涌如恶魔般张开血盆大口,不断吞噬着堤坝的根基,决堤的危险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,随时可能落下。没有时间犹豫,我一边火速向上级报告,一边带着队伍扑了上去。

  漆黑的夜里,狂风裹挟着暴雨,像无数根冰冷的钢针,狠狠地抽打着我和队友的脸庞。雨水糊住了双眼,风卷着浪头扑打着堤岸,脚下泥泞不堪,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,又像陷进沼泽里。

  “不好!”正在封堵管涌的队友小张脚下一滑,瞬间被一股暗流卷走。那一刻,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。我和其他队员迅速拉紧安全绳,它是小张生命的希望。我们齐声呐喊,用尽全身的力气将小张拉了回来。当小张重新站在我们面前时,我们相拥而泣,那泪水,有劫后余生的庆幸,更有对队友生命的珍视。

  我们继续投入紧张的抢险工作中整整一夜,硬是靠6000多袋沙土,堵住了10多处管涌,加固了300米危堤。大家肩膀被沙土袋压得火辣辣地疼,即使带了手套手指依然被磨破。

  天边泛起鱼肚白,雨势稍歇,我们瘫坐在泥水里,看着暂时安稳的堤坝,心里那块石头才算稍稍落了地。

  洪峰并未就此退去,多地告急的警报声再次响起。7月23日,贾鲁河洪水漫堤,顷刻间冲入北康沟河,使该河水位上涨,随时都有可能漫堤。北康沟河的南边就是县城城区,20多万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。

  看着一张张疲惫却依然坚毅的脸庞,我扯着沙哑的嗓子喊:“跟我上!”60多名队员像钉子一样扎向最危险的地段。

  铁锹翻飞,麻袋穿梭,长长的人链在泥水中接力传递着沙袋。雨还在下,汗水混着泥水往下淌。手上磨出了血泡,腿脚被水里的杂物划开口子,嘴唇干裂,嗓子眼像冒烟……没一个人停下,大家的心里就一个字:拼!

  整整三天三夜,我们几乎没合眼。当最后一处险情被压住,堤坝终于挺住了洪水的冲击时,我跟队友互相看了一眼,眼泪控制不住地涌了出来——这是保住家园的狂喜,是累到极点的宣泄。

  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8月30日上午,尉氏县庄头镇高庙北堤被洪水冲开一道约20米长的大口子,水最深处近3米,大量洪水涌入尉氏县境内,下游村庄危在旦夕。

  顾不上身体透支的劳累,我带着70名突击队员再次冲向风口浪尖。暴雨劈头盖脸,我们又冷又饿,但决口就在眼前。为了稳住大家,也为了给自己打气,我突然吼了一嗓子:“团结就是力量——预备,唱!”异常洪亮的歌声在风雨洪涛中响起,把所有人拧成了一股绳。

  10个多小时后,当最后几袋沙石填平了缺口,两岸的堤坝重新合拢时,岸上爆发出一片欢呼。乡亲们围了上来,有的端着热水,有的拿着毛巾,有的道着感谢。那一刻,所有的冷、累、饿、疼瞬间烟消云散。我和队友们的心里都暖烘烘的。

  无论何时,只要党和人民需要,我和队友们必将义无反顾,冲锋在前,守护好这一方百姓的安宁。

  (庞永山/口述 康 飞/整理  口述者单位: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消防救援大队)

文件下载: